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字号:   默认

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子瞻(1/2)

王安石回过头来,见到一个衣着光鲜的年轻人。他漫不经心地打量着,只见此人不过十六、七岁左右,身材高挑,但略显精瘦,相貌端方,肤色白净,可算是相貌堂堂、眉清目秀。

他一身群青的袍服一尘不染,细看之下,是由上好丝绸织造,还绣着暗织的玄纹云,石青色的滚边和他头上的翡翠发簪交相辉映。

王安石觉得这少年郎十分面生,但他似乎认得自己,便奇怪地问道:“你是……?”

那年轻人一拱手,礼貌道:“王先生,在下姓陈,单名慥,字季常。”

王安石点了点头,问道:“你见过我?”

陈慥笑道:“未曾见过。”

王安石又问他:“那么,你究竟是如何认得我是王先生?”

“季常曾听闻贵组的辩手说过,王先生公务繁忙、案牍劳形,用膳的时候十分仓促,故而,衣衫上常留有饭菜的印渍。”

陈慥指着王安石的衣领子,坦白道。

王安石低头一看,果然有几处明显的菜渍、茶渍。一时间,稍稍有些尴尬。但不过转念之间,他便就想开了,神色如故。

他淡然问道:“哦?你所说的那位辩手是谁?”

陈慥正要答他,转过头来,碰巧看到王安石身后有人走来,便笑道:“一说曹操,曹操就到。”

说罢,他高兴地向那人招手道:“子瞻兄,早安!”

王安石转头望去,是他那组的二辩手,眉州人士,名唤苏轼。

苏轼与陈慥是差不多的年纪,亦是面如白玉,气色红润,只是身量比陈慥要壮实一些,脸型方中带圆。这种脸相本应让人觉得厚重老实,但一双薄唇却又为他添了灵活之气,看起来显得刚中带柔。

苏轼似乎与陈慥十分相熟,笑盈盈地回道:“子瞻兄,早安!”

他也看到陈慥身旁的王安石,亦连忙殷勤地打招呼道:“王先生,早安。”

王安石为着方才听到的事情,对苏轼的多口饶舌有些不喜,可是想了想,又觉得自己应该宽宏一些,便点头应答道:“子瞻,早安。”

苏轼又问:“两位方才在说些什么?”

陈慥正要把如何认出王安石的事说出来,王安石便先开口道:“某看着寒梅傲雪,俏丽客人,一时感触便作了半句诗。”

苏轼素来也喜爱吟诗作对,便道:“不知晚生能否有幸一闻?”

王安石点了点头,再读了一遍: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”

苏轼听罢,看了看一旁的几株梅花。

冰枝嫩绿,疏影清雅,幽香宜人。

那层层叠叠的白色花瓣,似是用玉琢雪塑,即便是用“冰肌玉骨”这样华丽的辞藻来形容,也显得远远不够。

苏轼喃喃地复述了一次王安石的诗句: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”

他赞叹道:“好诗!好诗!”

又问:“王先生可有下半句?”

王安石摇了摇头,坦白道:“一时想不出来。”

他也回问道:“子瞻,你可有灵感?”

“王先生此诗看似简单随意,但寥寥两句,便将这数株白梅的形态展现得惟妙惟肖、晚生才疏学浅,实在想不出下半句。”

苏轼谦虚地答道。

陈慥笑说:“子瞻也是文采风流之人,何不也赋诗一首?”

苏轼想了想,又凝望着那寒梅,忽而灵光一闪,脱口而出道:“寒梅似与春相避,未解无私造物情。”

“好诗!”王安石赞道。

与他纯粹描写景致的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”不同,苏轼这半句诗,是从事理的角度来展现梅花的姿态。

先看到这里,把此书加到书签

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
他们都在读: 都市王牌高手武神直播间一三五陪你毁灭世界[重生]情有独终驱神大帝三界微信群